为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劳动创造幸?!钡募壑倒勰?,5月6日下午,长西街道引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在稼穑书院举办“青年与劳动模范面对面”访谈活动。全国劳动模范、淮安博里农民画院院长潘宇受邀担任访谈嘉宾,与30余名师生共话劳动精神与艺术传承。
?扎根乡土:从农民到艺术家的蜕变之路?
访谈中,潘宇院长以质朴的语言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他提到,青年时期在农村务农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双手创造价值”的意义。每天清晨劳作、夜晚研习绘画的生活,让他将乡土情怀融入艺术创作,最终开创了博里农民画这一独具江淮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耙帐踉从谏?,更需用劳动滋养。每一幅画作的色彩与线条,都是对土地的深情致敬?!迸擞畹慕彩鋈迷诔∈ι惺艿嚼投胍帐踅蝗诘镊攘?。
?匠心传承:劳动精神赋能文化创新?
针对学生提出的“传统艺术如何创新发展”问题,潘宇强调“守正创新”的重要性。他介绍,画院通过举办农民画培训班、与高校合作研发文创产品等方式,既保留传统技法,又融入现代审美元素?!袄投唤鍪翘辶Ω冻觯枰腔塾氪丛炝?。青年学子应学会用新视角激活传统文化?!闭庖还鄣阋⑷攘姨致邸?/p>
?青春共鸣:劳动教育浸润成长之路?
活动设置了互动环节,学生代表就“职业选择与热爱”“坚持与突破”等问题与潘宇深入交流。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当代青年的‘躺平’现象”时,潘宇以自身经历勉励学生:“我年轻时也曾面临困境,但始终相信劳动是改变命运最踏实的路径。新时代青年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毕殖≌粕锥?。
?育人实践: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新格局?
作为活动策划者,辅导员吴莹莹老师表示:“此次活动是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尝试。通过对话劳模,学生不仅领悟了劳动精神的内涵,更增强了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电子学院张同学感慨:“潘院长的故事让我明白,平凡岗位也能成就不凡。未来我会更珍惜学习机会,用劳动书写青春答卷?!?/p>
活动结束后,现场师生还参观了潘宇带来的农民画作品展,近距离感受劳动与艺术交织的独特魅力。
社区负责人表示,此次社区校园联动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赋能青年成长,为社区治理注入青春动能,效果很好。今后社区将积极与各级学??苟嘀址岣欢嗖实幕疃?,拓展社区治理、文化传承等实践领域,打造校地协同育人的鲜活样本。
通讯员:黄馨如
审 核:沙 萍